历经6年半闭馆全面大修的在广州文明路215号的“钟楼”,近日全面完成加固、恢复原貌的工程。广州日报记者昨天现场看到,这幢竖立在古树木丛中的黄色立面民国老建筑格外醒目,大楼正面的拱门、外廊已依据历史照片全面复原,整个大楼周边修整一新。广州鲁迅纪念馆馆长吴武林接受广州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透露,“钟楼”将于今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。
据透露,本次“钟楼”大修投资1400多万元,布展将分国民党“一大”旧址和广州鲁迅纪念馆两部分。目前已经复原了一楼国民党“一大”会堂,接下来将复原二楼鲁迅卧室书房、紧急会议室。布展分《钟声:1924——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》、《在钟楼上——鲁迅与广东》两个专题展览。同时,广东贡院号舍遗址部分发掘现场也将公开展示,消失近百年的广东贡院号舍基址将掀神秘面纱。目前正在寻找专业钟表师傅,将实现每天上午8时、中午12时、下午6时三次准点报时。
最新:国民党“一大”会堂现广东贡院号舍基址
记者探营看到,“钟楼”一楼国民党“一大”会堂的复原布展全面完成,孙中山画像被挂置在会议室正中墙面,木凳也依据历史照片模样摆设。在每个木凳背面,甚至写下当年座位号数和座位上主人的姓名。在左起第四排座位标有繁体字“第二十九号 毛泽东”,这就是当年毛泽东的座位。
引人注目的是,国民党“一大”会堂南向墙角,露出清代广东贡院号舍基址,号舍遗迹是在加固地基时发现的,距离地面不到0.5米深。考古人员在发现遗迹后马上进行了相关挖掘,基本确定现场基址是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(公元1684年)的广东贡院号舍。“尽管历经400多年变迁,后来号舍被拆除建筑‘钟楼’时,整个清代贡院号舍遗址保护完好。”吴武林介绍。
亮点:突出《鲁迅与广东》升级鲁迅馆
据介绍,“钟楼”修复后,在布展方面将对原来展示做全新调整,对国民党“一大”内容,做历史事件的平实展示。“对鲁迅纪念馆主题将进行全新的改版,侧重体现鲁迅在广东的内容。之前的鲁迅纪念馆是以《鲁迅生平与纪念》为主题”。
“鲁迅在1927年2月到广州,9月离开了。虽然仅仅住了7个月,但在这期间,与广东的木刻家、文学家等文化名人有着广泛的联系。”吴武林解释改版依据。
施工:“钟楼”挖出大量当年考生遗弃陶瓷
吴武林透露,本次大修将全面恢复民国时期结构布局。
大修期间,考古人员从六个探沟(方)中认识了贡院基址的保存现状、结构布局和建造方法;同时也弄清了“一大”旧址建筑原来地基处理情况。从“钟楼”大院地下发掘数量达104箱之多的明清陶瓷残件,其中以灯具残件和碗碟等日常用品居多,有专家推测是当年考生遗弃的物品,还在大院发现两口清代广东贡院水井。其中一口位于“钟楼”东墙角,另外一口位于“钟楼”南面露天大院的芒果树下。吴武林向广州日报记者展示了一张1870年的广东贡院外景图,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通向贡院笔直的五条麻石路,两边树木后是整齐排列的号舍,道路两旁树下,可以清晰地看到多口水井。